印度网友疑惑:中国也是多民族的国家,为什么没有民族矛盾呢?

Connor 火币网官网 2025-07-11 15 0

印度网友疑惑:中国也是多民族的国家,为什么没有民族矛盾呢?

最近外网问答上有个印度网友抛出了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中国作为多民族的国家,为什么没有民族矛盾呢?

他还补充道,“在多民族国家中文化生活习惯,宗教信仰这些差异,轻易地就会擦出矛盾的火花,不过中国似乎就是个例外。”

这也难怪印度网友会发出疑问,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构成极其复杂。

印度存在着百余个民族,这里头包含好几个大民族,另外还有不少小部族,印度斯坦族大概占全国总人口的46.3%,主要集中在北方邦、中央邦、比哈尔邦、拉贾斯坦邦以及哈里亚纳邦等地方。

虽然法律清楚规定不能搞歧视,可种姓制度在马拉地族、泰卢固族等民族的社会架构里依然还在。

我们虽然没种族矛盾,但是有地域黑,还相当厉害呢。你看哪个地方的人不是嘴上说要给自己的家乡,贴上宇宙最差这样的标签,但其实心里爱得不行。

实际上这类玩笑里头藏着这么个事儿——中国人要是起争执吧,可不是按民族来区分,反倒常常拿地域当作界限来互相开开玩笑,天津人要是打趣河北人的话,就会讲人家煎饼果子里头搁的松酱可不太地道;

四川人要是拿广东人开涮吧,那就会说人家吃辣跟喝甜水似的。

一转头大家又会为了-豆腐脑到底是甜的还是咸的而争得面红耳赤。

吵过之后,又能一同坐在一桌热气腾腾的火锅旁用餐。这种将差异转化为生活乐趣的能力,的确不是很常见的。

一位来自美国的网友分析得挺透彻:

“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来看,它其实就是一部关于民族融合的历史。

从秦汉时期开始,接着到唐宋时期,接下来再到明清时期,不同的民族始终在不断地相互交融着,彼此之间很早之前就已经成为了亲戚。(这位美国网友熟读我们的二十四史?)

展开全文

这句话的确很有道理,翻开历史书能看到:

北魏孝文帝使劲劝鲜卑贵族把原来的姓扔掉,换成汉族的姓,并且穿上汉族的衣服;

大唐皇室虽然自己身上有鲜卑的血脉,但是也在积极地推动并且把科举制度给完善了;就连清朝的皇帝,也得用心学习汉语,而且还得亲自到孔庙去祭祀。

印度网友疑惑:中国也是多民族的国家,为什么没有民族矛盾呢?

现在很多时候,人们会去查族谱,突然发现自己先辈有蒙古族、回族这样亲戚,你说自己是某族后裔,说不定往上追溯两代,就能发现祖上还有其他民族的血统呢。

这种亲戚套着亲戚的关系又有谁还能够好意思与彼此对立呢?

一位在中国工作七年的德国网友说:

“如果只在中国待七天,我不敢保证那里绝对和谐无争,但七年的经历让我发现,公司里不同民族的人根本不在意你来自哪里,这种真实的和谐不是短时间能装出来的,反而当同事得知身边有少数民族时会极其兴奋地问各种问题?”

这场景真实啊,我们真的会问他们,你们有民族专属技能吗?就如同你在办公室讲自身为蒙古族时,同事或许会眼前一亮:“那你可否会骑射呢?”或者自身为苗族时,那你可否会下蛊。

这种对民族差异的好奇之中,藏着的是大家皆为自家人这样一种底气——不管你究竟属于哪个民族,最为首要的身份那都是中国人,这种认知已然深深地烙印在了骨子里。

一个从法国来留学的人说:

“在中国上大学的时候,我发现南方同学和北方同学完全不懂彼此吃饭那套,但这跟民族没关系。比如传统节日食物粽子南方人吃咸的,里面放着肉;

北方人则爱吃甜的。两地学生,常因这一点,而互称对方为异类,不过要是有外国人参与到这场争论里情况立刻就发生了变化,大家一般会下意识地把外国人排斥于圈子之外。

这简直是中国社交的精粹—山东人可以打趣说“挖掘机专业在全国排第一”,但若是外人胆敢插上一嘴,立马能团结起来:“我们自己吐槽行,你算哪根葱?把这当作笑料来谈,但民族认同一直都高度一致,阐释得非常透彻。

印度网友疑惑:中国也是多民族的国家,为什么没有民族矛盾呢?

冰岛网友说道:

从2009年起他经常往返于中国,每次看中国人争吵时,我从未听到有人去攻击对方的民族成分。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国家由多民族所组成,所有民族宛如一家人,其祖先们一同抵御过侵略者。

这话可真是说到点子上!翻开教材,可以看到,从抗日战争一直到抗美援朝这段历史,并不仅仅是某一个民族自己在那里单打独斗,而是各个民族家孩子们一起承担起那份责任。

再拿故宫来说,故宫的修建是由好多个民族的工匠一起合作完成的一项大工程,建造的过程当中,不但有汉族工匠的智慧在里面,还融合了满族、藏族、蒙古族、回族等好多民族工匠的技术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

这种“同生共死,拼过命;并肩作战,创过业”的集体回忆,相较于任何口头的教导而言,都更为有效。

近些年来,少数民族地区有很多明显的变化:在新疆那纵横交错、四面八方都通的高速公路把南北疆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

西藏那曲弯弯曲曲一直延伸的铁路已经延伸到了日喀则;

云南傣族聚居的村子依靠旅游业慢慢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内蒙古的牧民们也开始使用智能手机,通过直播平台开始卖羊肉了。(我突然想到了印度网友之前提问中国有没有手机的问答帖子)我记得有个维吾尔族大叔接受采访时说:

“以前卖葡萄干要扛着袋子坐三天车,现在网上一点,全国都能收到,这日子好得很” 当各个民族都能从发展进程中获益,谁还会刻意制造矛盾?这种一起致富的实在比啥都能拉近距离。

韩国网民评价说:

“中华民族是个非常多元又复杂的民族,很大程度上因为经历了几千年文化传承。平时在没外敌的情况下,他们比较喜欢去寻找一些借口,接着便自己开始争论。

不过一旦有外人进来想要插手时,他们就会立刻迅速地团结在一起,一同去抵御。

外部威胁越大,他们的团结力越强”

哎哟,难得看见你们竟然这么理性啊,有点不可思议啊,但是确实如此,在疫情那段时期,武汉面临物资短缺的情况,新疆的牛羊肉、内蒙古的牛奶以及广西的螺蛳粉都连夜运往那里,并且在包装上还书写着“湖北加油,我们赶到了”。

平时里大家或许会因为豆腐脑到底该吃甜的还是咸的而吵得满脸通红,可要是一碰到重要的事情,大家马上就能一起用力——这些内部的小矛盾反而变成了一种特别的味道,但在外面展现出坚决的态度,就好像是天生就有的性格特点,这或许就是中国多个民族能够和睦相处的重要之处。

印度网友疑惑:中国也是多民族的国家,为什么没有民族矛盾呢?

说到底中国的民族关系就像一锅老火锅:

汉族是汤底,各少数民族是不同的食材,有的辣、有的鲜、有的香煮在一起非但不冲突,反而熬出了独一无二的味道。

地域黑互相调侃而已,不过是这锅汤之中的调味剂罢了,真正的底色呢,是我们皆为一家人的那种默契。

这种在几千年历史里熬出来的和谐,既有文化的根,也有现实的土壤,大概就是中国给世界多民族国家的一份特殊答卷吧,大家说对不对?

最后再说一句:豆腐脑是麻辣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