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为何又对中国学生“示好”?丨大象评论
6月5号晚,中美元首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通话。这通电话信息量非常大,特朗普回到白宫之后也表示这是一次良好的通话,双方几乎完全聚集贸易问题,也说明了日内瓦联合声明后续会继续推进,更是特别强调了稀土问题双方不应该再有分歧。
但在这次信息量庞大的通话中,有一句话尤其值得我们细品。特朗普最后提到,“欢迎中国留学生来美学习”,还在后续采访中补了一句:“中国学生能来是我们的荣幸。”
这可是特朗普说的,真是闻者落泪、听者动容啊。
要知道,就在不到一周前,美国还正式发表声明,表示将撤销数千名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原因无非是那些老掉牙的“国家安全”“科技竞争”“窃取知识产权”之类的说辞。
这就奇怪了!美国到底在干嘛?反复横跳!出尔反尔?还是刻意试探?
其实他的这波操作很有“川味儿”。
先是美国国务院声称将“限制与中国政府有关联”的理工科研究生签证,理由是“防止中国利用教育渠道获取敏感技术”,这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20年,特朗普政府就搞过类似的“F签证限制”,后来的拜登政府也没放松,反而延续下来。
那么现在怎么突然又改口欢迎了?其实这并不是太过意外,美国对中国留学生的感情一直很复杂。一边怕中国学生太优秀、掌握核心科技,回国“卷死美国”。一边很多美国高校、研究机构乃至本土科技的创新研发又离不开中国学生。
用数据说话,中国留学生对美国到底有多重要。
根据美国教育部和国际教育协会的数据:中国连续13年是美国最大的国际学生来源国;2023年,中国在美留学生超29万人,几乎占全体国际学生的30%;光是学费、生活费、科研贡献,每年就为美国经济贡献了超过150亿美元。
展开全文
更别说,这些中国学生广泛分布在美国各大高校的STEM专业(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很多人进的是麻省理工、斯坦福、加州理工这样的顶尖实验室,参与的项目都跟人工智能、芯片、新材料、生物科技等“卡脖子”技术密切相关。
咱说一句不好听的,没有中国学生,美国的高等教育系统真不一定能转得动。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虽然嘴上撤签,心里却清楚。这事儿玩大了,砍掉的是美国自己的命根子。
在白宫的采访中特朗普面对中国学生的问题回复:“中国学生来是美国的荣幸。”
大家品,大家细品,其实他很无奈。
这里咱们必须捋清楚一个逻辑:美国并不是真的怕某几个留学生“偷了技术”;美国怕的是中国凭本事自己搞出来,而这些留学生,很可能正是“技术自主”的中坚力量。这里可以参考钱学森老师。
回头看这些年从美归来的科研人才,他们中有多少在硅谷、波士顿、普林斯顿沉淀过,最后又回到华为、中科院、阿里达摩院、清华、科大……在人工智能、大模型、芯片、合成生物、量子信息等领域做出突破。
这才是美国焦虑的根源,其他的都是借口罢了,所以撤签不是目的,拖延、限制、打乱中国科技人才的成长路径才是真正目的。
这次借着通话把这事挽回也就顺其自然了,毕竟,他们也不傻,知道彻底关上门,中国反而会自己另起炉灶,美方将彻底失去话语权。
其实咱如果细品这个通话的详细内容,会发现整个通话的气氛和措辞,都显示出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微妙阶段”。
首先中方强调“校正大船航向”“对话合作是唯一选择”,态度理性坚定;其次中方明确提出“撤销消极举措”,实际上已经在点名“撤签”这类行为;最后特朗普则一边“表达尊重”,一边感谢“访华邀请”,试图修复经贸裂痕。
为什么“留学生”这个话题能成为切口。因为它看似小众,实则牵动外交、经贸、科技、人文多条战线,既是表象,也是风向标。
美国对中国留学生的态度反反复复,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也肯定不是最后一次。
但无论他们说欢迎还是撤签,我们的学子都应该明白:
我们的优秀,不需要任何许可;留学不是去捧美国的饭碗,而是去借路登山、学成归来;留学生的价值,不是由一纸签证所能定义,而是在全球竞争中争光添彩的真实能力。
所以别被某些“欢迎”迷了眼,更别被某些“限制”吓了心。今天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国家的政策波动,而是美国对中国崛起的又一次无可奈何。
特约评论员:听风的蚕
评论